转载|省生态环境厅举行9月例行新闻通气会
转载|省生态环境厅举行9月例行新闻通气会
9月16日上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9月例行新闻通气会,通报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省生态环境厅气候与交流处处长洪建武、广州碳交易中心孟萌、广东工业大学教授曾雪兰、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副部长杨抒出席新闻通气会,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与科技处处长许金洲主持新闻通气会。以下是新闻通气会实录。
许金洲: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广东省生态环境厅9月份例行新闻通气会,非常感谢大家这段时间以来,尤其是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广东以来对广东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关注,大家也辛苦了!
今天的新闻通气会将重点向大家通报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并与大家共同交流一些大家关切的问题。今天的通气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请洪建武处长通报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二是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首先请洪建武处长通报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
洪建武:非常高兴今天能够跟各位记者就我省的低碳工作和碳达峰工作作一个交流。大家都知道,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示了我们中国的“双碳”目标,就是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广东省是国家第一批的低碳试点省,也是国家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广州、深圳、中山又分别是我们国家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的低碳试点城市,从“十二五”到“十三五”,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们持续扎实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先后发布《广东省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广东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等多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领域规划和工作方案,充分发挥绿色低碳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体制机制,低碳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简称“碳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连续多年在国家碳强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在全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活的先行地。
首先,我介绍一下广东碳强度完成情况。
从“十二五”到“十三五”广东碳强度累计下降超过40%,2020年碳强度为全国第二低位,仅高于北京。广东这样一个经济体量能够做到这样,说明我省在绿色低碳方面是做了很多的工作。“十三五”国家给我省下达的碳强度目标是下降20.5%,这也是全国最高的下降目标,目前经初步测算,我省完成的下降指标是22.35%,超额完成国家给我省下达的任务。
就像我刚才说的,为什么我省的碳强度能够有这么大的一个下降幅度呢?这得益于我省的绿色低碳发展,这实际上已经成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内生动力。一是服务业已经成为我省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我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4.8:50.1:45.1调整为2020年的4.3:39.2:56.5,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高,服务业成为经济第一大产业,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由2015年1.037吨/万元下降到2020年的0.772吨/万元,年均下降5.7%,累计下降25.5%。二是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翻一番。首先,严格控制煤炭消费。煤炭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2010年的44.5%下降到2020年的33.5%,这个比重在全国的经济发达省份来说是非常低的,远比江苏、浙江、山东这些沿海省份要低,这也给我们下一步的能源结构调整、“十四五”碳强度的下降带来很大的压力。因为别的省份可以通过降低煤炭消费来迅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们现在煤炭的消费占比已经达到33%,再下降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其次,大力推动天然气利用。通过有序发展气电,加强天然气主干管道、LNG及城镇燃气管道建设,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我省天然气利用率大幅提升。截止2020年底,全省天然气供应能力约470亿立方米/年,天然气主干管道约3000公里,通达21个地市。第三,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我省的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14%提高到2020年的29%,这在全国经济发达省份里也是属于比较靠前的,远比江苏、浙江、山东这些经济发达省份要高。2010年全省核电是503万千瓦、风电75万千瓦、光伏0.2万千瓦,到了2020年核电达到1614万千瓦、风电565万千瓦、光伏是797万千瓦。三是率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低碳试点体系。从省到市、县(区)的低碳试点;从宏观层面的省、市、县(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及低碳发展规划,到微观层面的低碳产品、社区、园区;从抓住重点行业、重点碳排放源的碳交易,到普惠公众百姓、涵盖城镇农村的碳普惠;从国际前沿的碳捕集封存利用技术,到领先全国的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工程,广东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低碳试点。
第二,介绍一下我省碳交易的情况。
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于2012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2013年12月正式开始运行。目前,广东碳市场年度排放配额总量达4亿吨左右,配额规模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三(仅次于欧盟、韩国碳市场)。经过六年多的不断探索,广东逐步将占全省碳排放约65%的钢铁、石化、电力、水泥、航空、造纸等六大行业约242家企业纳入碳市场范围,交易量及交易额均居全国七个试点碳市场首位,是法规体系健全完善、监管真实有效、市场主体参与度高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截至2021年7月31日,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96亿吨,成交金额达44.5亿元,均居全国各区域碳市场首位。
从2013年到现在,我省碳交易每年的履约率都在99%以上,2013履约年度为99%;2014—2017履约年度连续四年100%;2018履约年度为99.2%;2019、2020履约年度为100%。
我省碳交易有两个特色亮点:一是实行配额有偿和免费发放结合。电力行业免费配额按95%发放,钢铁、石化、水泥、造纸、航空行业免费配额按97%来发放,控排企业根据自身配额盈缺情况自愿参与拍卖,提高控排企业碳资源有偿意识。从这几年的运行来看,控排企业已经逐步建立起这种意识,在“双碳”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实行配额有偿发放的方式,对企业建立低碳意识确实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二是与碳普惠制结合。我省创新建立的碳普惠制自愿减排体系,与广东碳交易市场建立了有效链接,控排企业年度履约时可使用碳普惠制的PHCER与国家自愿减排机制CCER抵消不超过10%的年度排放量。
第三,介绍一下碳普惠试点。
碳普惠制度是我省首创的公众低碳激励机制,目前来看这个机制已经走向了全国,全国各个地方都在学习我省碳普惠的机制,包括北京冬奥会也在推动碳普惠机制,所以我们碳普惠的工作机制实际上也是为全民低碳意识的建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当然我们现在也在逐步完善、逐步推动碳普惠机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我省开发并运营碳普惠兑换等3个平台,截至2020年10月初,碳普惠平台微信服务号关注人数18.8万人,平台商城累计提供约220种商品,累计发放碳币约250万个,累计兑换碳币29万个。
我省的碳普惠机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把碳普惠的机制跟碳交易的机制打通,通过更严格的自愿减排核证,让符合条件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即PHCER)能够进入到广东的碳交易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山区、贫困地区的林业碳普惠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到碳交易市场,为精准扶贫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了一个有益的探索。碳普惠已经成为精准扶贫、生态补偿,推动节能减排、新能源发展,普及公众低碳意识的重要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
第四,介绍一下我省近零碳排放和碳捕集的情况。
“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项低碳生态发展创新举措,也是进一步深化各类低碳试点的重要抓手。2017年1月,广东在全国率先发布了省级层面系统化建设方案——《广东省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随后,广东启动了首批试点项目建设,包括汕头市南澳县(城镇试点)、珠海市万山镇(城镇试点)、广州市状元谷(园区试点)、中山市小榄北区(社区试点)、佛山市岭南大道公交枢纽站(交通试点)等,并组织技术机构开展了技术路线图和评价指标体系等研究工作。同期,深圳市也提出加快国际低碳城建设,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2019年7月在广州成功举办了全国首个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专题研讨会。在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领域,广东省走在全国前列,并受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角、C40城市气候领袖联盟国际研讨会等平台开展近零碳宣传、交流。今年6月,中国国际电视台以“一个中国村庄如何实现碳中和?”为题详细介绍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福兴新村推动近零碳排放的实践和做法。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海外社交平台转发并评论“作为中国零碳社区的范例,福兴村只是中国正在做的事情的缩影。”我们现在也在对“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这一块做了一个回顾和总结,接下来会把这些经验应用到下一步的低碳试点示范工作中。
我省建成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碳捕集技术平台。我们这个碳捕集技术平台是亚洲第一个多线程开放式技术平台,也是继挪威和美国之后全球第三个同类型的技术平台。该平台于2019年5月份在汕尾海丰华润电厂正式运营,捕集二氧化碳总量达到20,000吨/年,目前已经开展胺法、膜法等先进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测试,并与国内外的一些机构进行合作,为下一步碳捕集技术应用推广作准备。
第五,介绍一下碳达峰的工作。
2014年10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提出了我们国家要在2030年左右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并尽可能提前。2020年9月20日总书记再一次提出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所以,我们在2020年初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广东省的碳达峰工作,提出来了“减煤控油增气,增非化石能源、输清洁电”和“分区域、分步骤、分领域、分行业”核心达峰策略,对我省碳达峰的情况做了一系列研究,积极指导各地开展碳达峰前期研究,为省委、省政府谋划部署碳达峰工作提供了坚实依据。后来,中央决定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负责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现在我们正在积极配合发改部门做好我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以上就是我对我省低碳工作的简要介绍,谢谢大家!
许金洲:下面进入提问环节。大家有什么需要提问和交流的问题,欢迎提问。
中国报道: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广东下一步将如何开展近零碳排放与碳中和试点示范工作?
洪建武: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广东过去十年在低碳领域走在全国的前面,我们也看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之后,全国其他的省份现在都在积极地谋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我们在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上是走在全国的前列。下一步我们如何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抓好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和顶层制度文件制定,这是指导我们下一步“双碳”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性的文件,这些文件能不能做好,对于我们能不能保持在全国的领先是很重要的。二是要根据我们“十三五”开展低碳工作所取得的经验,继续开展低碳试点,或者说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我们前段时间已经根据部分地市的自主申报,选择了韶关市、深圳前海合作区、广州从化区、广州花都区、珠海横琴新区、中山翠亨新区、中山神湾镇、汕头南澳县等区域开展第一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市(区)建设,我们现在正在组织专家编制试点实施方案,接下来我们会推动实施方案的落地,同时我们还会进一步推动园区和企业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一些试点工作。毕竟我们“十三五”在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认为这是全国其他省所没有的,只要我们抓住这样的工作重点,能够持续在这方面发力的话,对于我们下一步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是没有问题的。
您提的这个问题,请广东工业大学曾教授再跟您介绍一下,因为他们也在做这些方面的研究。
曾雪兰:刚才洪处介绍了我们开展“双碳”目标后续的工作,前期广东省是有非常好的基础,试点示范方面我们也是有全方位、多层次的试点的工作基础,而目前“双碳”目标的实践,对我们来讲都是广泛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都需要一些比较大的创新性的工作来开展的,所以之前开展的试点示范和现在的碳中和示范市(区)工作还是有很大的必要。省生态环境厅在之前试点工作基础之上,厅里已经在今年7月份发布了一个通知,已经选定了8个地市以及地市的一些区域作为第一批开展碳中和试点。这个碳中和试点跟之前的试点比较起来,它的区域会更大一些,之前零碳示范是在城镇、交通、社区、园区,区域相对较小,目前以市一级或者区一级来的话,行政区域会大一点。从工作的角度来说,它是对之前所有这些试点工作的整合和提升,通过这些试点的工作来总结一些经验,后续会在总结这些经验的情况下,逐渐推广第二批、第三批的工作,而且碳中和试点会重点引导试点的这些市、区从零碳技术的研发应用以及机制创新方面来开展相关工作。希望通过这些试点逐步把这些范围更进一步扩大,引导我省在“双碳”目标的达成方面能够继续走在前列。
深圳商报:刚刚提到碳普惠机制是广东碳市场的一项创新,请问目前我省在碳普惠试点这方面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对实现“双碳”目标有什么积极作用?
洪建武: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实际上从2016年开始我们就提出了开展碳普惠的试点,经过五年的探索,我们现在在碳普惠方面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一是建立了鼓励公众和中小微企业参与碳普惠的制度体系;二是发布了碳普惠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暂行办法和建设指南这三项制度文件;三是建立了全省统一的碳普惠平台,把碳普惠的机制跟碳交易的机制打通;四是创造了完善公众低碳行为的激励机制;五是形成了常态化的推广和宣传机制。通过这些工作,希望能够起到引领广大市民践行低碳消费、绿色消费的意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公众低碳意识的培养,公众绿色低碳消费行为的建立,对整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碳普惠机制的建设实际上就是要推动公众低碳意识的建立,只有公众有了低碳意识,才有可能从全社会去建立低碳的意识并践行低碳行为,所以碳普惠的机制我们还会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去深化。当然我们也知道目前碳普惠的机制还不是非常完善,我们现在也跟微信支付有一个初步的接触,希望通过这种大的支付平台,通过他们这种广泛的流量跟碳普惠结合起来,让更多老百姓通过日常使用的支付工具接触到碳普惠的机制,为碳普惠机制进一步的扩大去做一个推广。
这个问题也请杨抒女士来给大家再作一个介绍。
杨抒:好,我再对碳普惠相关工作作一些补充。在过去的几年,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运行的过程当中形成了非常良好的工作机制,首先在指导碳普惠制一些行为的省级的碳普惠方法学上,广东省有广东省碳普惠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主管部门就颁布了林业碳汇、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共享单车、废弃衣物再利用等六个省级的碳普惠方法学。有了省级发布的碳普惠方法学,各地积极踊跃申报碳普惠项目,像我们作为第三方的技术核证,我们就是协助这些项目去核实它的减排量。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目前已经备案签发了171个碳普惠项目,签发量超过190万吨碳普惠的减排量,其中林业碳普惠、光伏扶贫碳普惠等与扶贫村、苏区老区、民族地区等地方的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它产生的减排量也达到110万吨左右,为这些贫困地区带来3000万元的收益,也是我们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行生态价值转换的一个有益探索。
下一步工作当中,我们从研究的角度,会继续从碳普惠的减排量如何应用在碳市场当中,作为一个补充机制进一步去完善,同时我们会进一步丰富碳普惠个人公众行为使用的场景,包括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积少成多的一些低碳行为等等,还有刚才洪处提到的大型的网络平台会吸引到更多的公众去参与,在日常生活当中会使用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的理念。同时,我们会针对这一端去探索如何帮助企业自愿地去设定一些减排的目标或者是具体的一些行动,并且这些企业的减排行动能够得到一些正向激励,我们也会积极地鼓励企业、产品、大型活动等进行碳中和,采取零碳的一些行为。我们也会考虑跟国际的自愿减排机制交易合作的机制、方法学、标准方面对接的一些考虑。我就补充这些,谢谢!
广州日报:广东碳交易市场的试点非常成功,积累了很多经验,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广东的试点将有哪些变化,未来怎么样进一步规划发展?谢谢。
洪建武: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实际上大家也都知道,今年7月份全国碳交易就正式启动了,说实话这对于广东区域碳市场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电力行业将会被纳入到全国,而广东电力行业的规模大概占到广东碳市场规模的49%,它会使广东碳市场的规模缩小很多。下一步广东碳交易该如何深化,实际上我们现在也在思考,也在研究,下来我们会进一步扩大广东碳市场行业,同时会考虑降低碳市场纳入的门槛,将更多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纳入碳交易市场。同时根据我省碳达峰的工作方案,我们要制定一个碳交易助力碳达峰的实施方案,我们也会考虑把碳交易跟碳达峰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另外,我们也会考虑在积极稳妥的情况下跟国际上做进一步的对接,为国家创造一些经验。
另外,我们也想在这个过程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大家如果关注广碳所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的话,可以知道我们已经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的研究。因为研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也列入了广东省政府跟生态环境部的省部合作协议,在广东省政府其他文件里也已经明确,包括省政府前两天刚发的要素改革的文件,里面其中有一条就是要以广东碳市场为基础来研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所以我们会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肯定还会做这方面的工作。在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9月25日,民进中央将在广州举办第四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主题就是“大湾区碳市场建设与碳中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将应邀齐聚广州,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途径,以及碳中和政策与技术,为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和广东的碳中和建言献策。
这个问题请孟萌女士作进一步补充。
孟萌:简单补充几点关于碳市场未来一些方向的问题。广东碳交易在全国包括在国际上都形成了比较强的影响力。现在迈入了“双碳”的新阶段,广东碳市场有一系列未来的革新方向,刚才洪处基本上都已经总结到了。
第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在服务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这个大局之下,广东省也会进一步去探索碳市场的总量跟达峰的总量相衔接的机制,因为过去十年我们在做碳市场的时候,当时中国是未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即过去完全是在一个白板上去描绘碳市场的整个机制和框架,它相对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是在新的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之下,碳市场需要重新去构建它的框架,所以对于广东来讲我们是比较有基础去做这方面工作的。对于全国来讲,因为中国的碳市场体量是非常大的,它是需要有一个稳妥的发展,因此广东会推进一些前沿性的探索。
第二,要探索跟国际的对接和沟通,这一点也是由广东碳市场的基础所决定的,因为在过去十年探索之中,我们形成了全球第三大碳市场,同时我们的现货交易量也超过了欧洲能源交易所和韩国的交易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确实比较大。而且现在放眼看全球碳市场的一个发展趋势,其实是沿着多样化、多边沟通的方向去推动的,在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范围之内是非常有基础为全国做出一些前瞻性的尝试的,特别是在欧美碳边境贸易税的压力之下,我们中国怎么样去应对,广东是完全有基础做一些前瞻性的探索。因为现在我们的碳价是在40元人民币左右,欧洲的碳价最近冲到了历史新高,在60欧元的水平,包括我们临近的韩国也是在接近25美元的水平,还有全球其他碳市场的碳价应该都是在走高的趋势中。在这个背景之下,在应对碳关税过程之中我们怎么做得更好,需要有一些制度、机制、产品上的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是有条件去做这方面的尝试的,所以在跟香港、澳门的沟通和连接方面广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是希望能够在两种社会制度、三个关税区的范围之内,为我们未来对接国际上碳的一些要求、一些标准、一些压力做出更好的示范,为全国未来应对国际要求和关切做好铺垫。
第三,广东在核证自愿减排量领域也是全国领先的,在过去十年之中我们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自愿减排机制(核证减排量)的产生,标准、登记、交易以及最后消纳的环节,我们现在是全国最大的中国核证减排量消纳的区域,我们截至到现在消纳的国家的CCER也超过了500万吨,同时我们交易的国家的核证减排量在全国也是占到30%以上的比例,因此广东是非常有条件和有基础未来在核证减排量机制这一块继续发力,为国家探索更多的经验,助力形成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可以跟国际标准对接的中国核证减排量标准体系,我想这是我们下一步根据现实的情况我们要求要推进的一些方向。我就补充这么多,谢谢!
珠江环境报:请问在减污降碳方面我省目前的工作进展如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有哪些?谢谢。
洪建武: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现碳达峰的根本途径,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也都强调一定要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因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具有同根同源性,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也可以降低常规污染物排放。在当前全国都在努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我们对广东省实现碳达峰目标开展了深入研究,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省在低碳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从促进大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的实施目标、重点区域、实施对象、实施措施、实施政策、实施平台的协同的角度出发,正在研究制定广东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广东省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工作方向。据我了解,我省的碳达峰工作分工方案也要求我们生态环境厅要牵头制定这样的方案。
我们除了开展研究之外,为了鼓励我们省企业加大减污降碳的工作的力度,我们今年也组织了第一批减污降碳突出贡献的企业的推荐工作,经过评审,有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发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好丽友食品(广州)有限公司、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华润电力(海丰)有限公司、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佛山市)、珠海市白兔陶瓷有限公司、珠海市斗门区旭日陶瓷有限公司、广东荣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国泰染整有限公司、达能(中国)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被授予第一批减污降碳突出贡献企业称号。下来我们也还会继续推动这方面的工作,引导企业继续向这方面去发力,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总抓手,来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
这个问题请曾雪兰教授再介绍一下。
曾雪兰:我稍微补充一下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现有的低碳工作当中也已经考虑了跟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工作进行协调,包括刚才也介绍了碳交易里面我们在扩展新的行业,在行业的选定里也会考虑哪些行业是大气污染防治里要重点要管理的一些行业,像现在考虑的纺织、陶瓷这些行业,还有交通。交通是有很多范围的,目前优先考虑的大气污染防治里面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货运交通,这也是我们进行碳交易范围其中一个重点的范围,也就是说目前现有的低碳工作里面,这些年已经充分考虑跟大气污染防治相互协同的工作。另一方面,广东正在根据部里的部署,把碳排放评价纳入到环评体系当中,以广东石化行业作为试点行业,我们将评价项目的碳排放是否属于先进地位,它对当地碳排放有什么影响,然后跟环评的相关工作结合起来,一起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今年很快将会出技术导则和指南。另外,我们正协助厅里制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工作方案,这个工作方案会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今后的重点工作方向,有望在今年或者明年初尽快研究制定出台,也请各位敬请期待。
广东电视台:我们了解到国家现在推行自愿减排机制,广东怎么样去引领这方面的工作?
洪建武:全国碳市场工作已经启动了,但是国家目前并没有把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到全国碳市场中,广东是全国最大的核证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之一,也是全国核证自愿减排最大的消纳地区。我可以告诉大家,在七个试点碳市场里面,广东对全国其他地区的核证自愿减排量是最开放的省份,我们设定企业碳排放的10%是可以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来抵消,其中70%是用广东自身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另外30%是可以用广东以外的减排量。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他试点地区大多数都是不允许来自本省以外省份的核证自愿减排量的消纳,为什么我们是全国最大的一个消纳地区,是因为其他的地方大都不允许本省以外省份的减排量去消纳,所以大量的外省的核证自愿减排量都涌到了广东来。广东既然作为全国最大的一个消纳地区,也是全国最大的一个交易市场,我们希望广东能作为全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的交易中心,全国所有核证自愿减排量都能在广东进行交易。下来我们会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相关方案,跟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您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请孟萌女士作一个补充。
孟萌:其实这一点非常关键,核证减排量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自愿减排机制,它不仅仅是为了碳市场去创造一个交易产品这么简单,从目前全球气候的政策的格局来看,它是落实巴黎协定第六条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途径。对于中国来讲,我们非常需要能够跟国际对接、跟国际对话的自愿减排量(核证减排量)。刚才洪处讲了广东是有基础和条件为国家去探索这些事的,对于广东来讲,我们本来就是全国最大的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和消纳的一个区域,同时我们有跟国际对接的便利,就是港澳地区,港澳地区代表着国际的一些规则、国际资本的一些要求,同时它又是属于中国“一盘棋”的一部分,它在这个阶段还没有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版图之内,因此种种的条件就为广东在核证自愿减排量方面(即大家说的自愿交易)方面去做出更大的贡献提供了基础,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可以去做好这个事情,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标准去跟国际上去对接,为下一步国家的工作做一些尝试。谢谢!
许金洲:提问环节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几位专家和各位媒体记者参加今天的新闻通气会。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借这个机会也祝福大家中秋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通气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广东生态环境厅公众网